引言:“珠海高新招商”以招商运营为核心,聚焦珠海工业园区、珠海5.0产业园等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专业的招商团队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产业园入驻、平台搭建、产业政策咨询、科技服务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推动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走深走实,为高新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珠海高新招商,珠海高新产业园招商,珠海高新产业园入驻,珠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 珠海新能源产业园,珠海高新区厂房租售,珠海厂房租售,珠海半导体产业园,珠海产业园厂房租售,珠海5.0产业园
珠江口东西两岸正在酝酿一场史诗级的大会师
6月初
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伶仃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传闻已久的线路走向再度明确:东起深圳前海,西至珠海高新区。
6月20日
深中通道的东人工岛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国内首个高速公路“海底互通立交”主体正式成形,项目向2024年建成通车的目标全面冲刺。
7月1日
香港单牌私家车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口岸首次驶入内地,粤港澳大湾区深度融合再次迎来历史性一刻。
种种迹象显示,在改革开放45年后的当下,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代表性城市,正在不断打破地理边界的阻隔,不断打破制度理念的局限,不断打破传统的路径依赖,在高频次的牵手、互动、碰撞中释放出坚定的信念——
那就是:会师珠江口,实现深融合。
如果说,超级工程是其中的“连接器”,那么基于产业协同和功能区分的市场力量,是这场大会师的“主推力”。
三江汇合,八口分流,珠江三角洲自古就是一体。当人们把目光投向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深珠通道西进的第一站——珠海高新区,很难不成为焦点。
这既符合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契合产业演变路径、创新扩散的轨迹,更饱含着人们深切期待。
7月1日,“港车北上”政策正式落地实施。
零时九分,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一辆车牌号为LL7999的香港机动车,缓缓启动,成为史上首次驶入内地的香港单牌车。
首车车主李伯欣,幸运地见证、参与到了这一历史性时刻。
此刻,距离兴建跨伶仃洋大桥建设的设想提出,过去刚好40年时间。与李伯欣一样,提出这一设想的人,也是一名港人。
1983年,香港和合集团主席胡应湘率先提出了兴建连接香港与珠海的跨境大桥(伶仃洋大桥)的设想,也就是港珠澳大桥的前身。
这位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土木工程系港商,在珠江口上画了一条直线:横跨伶仃洋,再穿淇澳岛,落脚唐家湾。
胡应湘、唐家湾、伶仃洋大桥三个名字,从此紧密相连。不过,后来建设的港珠澳大桥并未采用他最初设想的线路,而是南移成为连接港珠澳三地的超级工程。
但胡应湘的最初线路没有被世人忘记。
深珠通道珠海侧下桥位置,高新区后环片区。
40年后,戏剧性的巧合发生了:历史再次选中了淇澳岛和唐家湾,作为伶仃洋通道西侧的走向。
今年6月初,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伶仃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明确深珠通道为公铁复合通道,采用西桥东隧方式铺设。
至此,满载期待的深珠通道走向逐渐清晰。深圳侧,起于前海,对接广深高速公路和南坪快线,经孖洲岛一路向西至珠海;珠海侧,落点高新区,设淇澳、北围、下栅、港湾大道唐家四个立交互通。
在可见的将来,深圳前海-珠海高新区的通勤时间将大幅缩短至30分钟。
这一刻,深圳与珠海,隔珠江口相望的两座城市,历史的联结被突然唤醒,心理上的距离被拉得前所未有的近。
深珠高铁始于深圳西丽站,跨越伶仃洋至珠海,于珠海高新区北围片区设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鹤洲),线路全长约8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千年以前,珠海海域曾是南海“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往来船舶在这里靠岸入港,一条跨越伶仃洋的水路便连接起深珠两地;至隋开皇年间,珠海地区划归于宝安县地,即如今的深圳市宝安区。
地缘相近早已让深珠两地有了深厚的历史渊源。
只不过,受制于珠江口的水道阻隔,东岸与西岸之间的联系,长期以来需要借道虎门大桥、南沙大桥,直线距离最短处只有不到20公里的两岸,动辄需要两三个小时的车程,严重阻碍了大湾区的深度融合。
继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之后,正在规划中的深珠通道,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实现深度融合“无缝对接”关键性的“最后一横”。
改革开放后,在长期的城市演变进程中,珠三角形成了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三足鼎立”的格局,深珠通道将其中两大都市圈中最具实力的城市紧紧相连,带动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协同发展、聚势腾飞。
从隔江相望,到两座“万亿级”都市圈的深度牵手,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逻辑的迭代升级,正在暗暗布下关键一棋。
- end -
转载:珠海高新招商
资料来源:高新区党群工作部、南方日报
官网:www.gaoxinzhaoshang.com
招商热线:18926945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