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珠海高新招商”以招商运营为核心,聚焦珠海工业园区、珠海5.0产业园等招商引资工作,依托专业的招商团队和丰富的创新资源,为企业提供产业园入驻、平台搭建、产业政策咨询、科技服务等全流程专业服务。推动高新区招商引资工作走深走实,为高新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珠海高新招商,珠海高新产业园招商,珠海高新产业园入驻,珠海生物医药医疗器械产业园, 珠海新能源产业园,珠海高新区厂房租售,珠海厂房租售,珠海半导体产业园,珠海产业园厂房租售,珠海5.0产业园
上周,《伶仃洋通道珠海侧公路工程方案设计研究项目招标公告》(下称《招标公告》)在广东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发布,珠海侧将设淇澳、北围、下栅、港湾大道唐家四个立交互通。这也意味着,深珠通道的双侧走向明确。
图片来源:南方都市报
深珠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继深中通道后,又一重要跨海通道。打开珠江口地图可以看见,深圳与对岸的中山、珠海隔洋相望。
从深圳前海向珠海高新区拉一条直线,距离仅有约35公里——如果是高速自驾,这个距离甚至不到半个小时车程。
对于部分广佛市民而言,这仅相当于从佛山禅城区下班后,到广州海珠区吃夜宵的心理距离。
如果把2020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将携手推进伶仃洋通道规划”及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发布《深珠(伶仃洋)通道前海衔接规划研究》中标公示,比喻为深珠通道的“胎动”,那么三年后的今天,深珠通道已从项目“胎动”走向建设行动。
作为公铁复合通道,深珠通道可释放更快速度、更大流量、更高效率资源流通能力,有助于打通大湾区两岸资源互通瓶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对推进广东都市圈建设,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呼之欲出的深珠通道以及建成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和建设中的深中通道,无疑为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发展提供无限可能。
深珠同城,能否如广佛同城照进现实?
这个问题,从201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际轨道交通规划》首次提出修建深珠伶仃洋通道时起,就成为深圳、珠海两千多万市民共同的期盼。
目前来看,深珠通道起止点,正好是深圳前海与珠海高新区。
与建设中的深中通道不同,《招标公告》显示,深珠通道为公铁复合通道,采用西桥东隧方式铺设,可承担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功能,分别命名为深珠高铁、深珠城际。
其中,深珠高铁始于深圳西丽站,于珠海高新区北围片区设珠海北站,向西延伸至珠海中心站(鹤洲),线路全长约80.7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深珠城际始于深圳前海,于珠海后环片区设站,与珠斗城际、深惠城际贯通,线路全长约40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
深珠通道设计范围包括三块
洋公路通道淇澳登陆点至下栅互通节点长度约14.6公里;
淇澳大桥连接线(淇澳互通立交至港湾大道)长度约2.7公里;
深珠通道(珠海侧)淇澳登陆点至下栅互通部分。
珠海淇澳岛
在《招标公告》发布之前,深圳、珠海更是紧密配合,为深珠通道建成做最后的准备。
深圳方面,已完成深珠通道深圳侧走向方案设计。规划起于前海,经孖洲岛一路向西至珠海。其中,广深沿江高速前海段与南坪快速衔接工程已预留深珠通道连接线,西丽高铁枢纽片区形成初步规划设计成果。
珠海方面,包括珠海中心站(鹤洲)高铁枢纽站等相关项目开发建设已全面启动。
深珠通道珠海侧下桥位置,高新区后环片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而呼之欲出的深珠通道无疑是广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又一重要工程项目。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仅在上半年,深珠通道就加速从图纸规划到前期研究、设计招标的项目落地。
这条备受瞩目的交通工程,虽“未见其人”,但早已经被列入广东都市圈建设的重要一员。在2022年发布的《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中,深圳都市圈将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其中“三横”的第一圈层,即为深圳轨道2、5号线所形成的环线与深珠通道—南坪高速—盐排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
在深珠通道加持下,深圳拥有了更多向珠江西岸的通道,形成“三路四铁”干道:由外环高速公路西延跨江通道、深中通道和深珠高速公路通道形成的三路,深茂高铁、深南(深圳-南宁)高铁、中深惠城际和深珠城际形成的四条跨珠江铁路通道。
珠江西岸都市圈也可依托深中通道、深珠通道、港珠澳大桥,构建珠江东西两岸融合发展轴。
打成一片的两大都市圈,必将推动珠江两岸人才、产业、资金等资源更高效率的流通。改变,正在发生。
一湾珠江水、一汪伶仃洋,造就了风格迥异的珠江口东西两岸。
资料图片
珠江口东岸以深圳为代表,经济高度发达,人均GDP超3万美元,无论产业科技含量,抑或服务业发展水平都相对较高。反观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城市,与深圳形成了较大落差。两岸发展长期处于“东强西弱”格局。
如果说,数条飞跨东西的大桥,让西岸在地理位置上离东岸更近了,那么,产业的招商引资、提档升级则在经济发展上真正让两岸相通相融。
深珠两地能否牵手?答案是肯定的。
深珠通道不仅是深圳资源主动向西辐射的通道,更是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助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的应有之义。
四十三年筚路蓝缕,中国距离最近、面积相当的两个经济特区隔着伶仃洋,演绎出了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一个发展为“小而美”的滨海城市,一个加快迈向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6月11日,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最终接头顺利推出,与E24管节成功实现精准对接,标志着世界最长最宽钢壳沉管隧道正式合龙。随着深中通道加快建设,南部珠江口的交通壁垒将逐渐被打破。
深中通道航拍图
或许有人要问,珠江口北有深中通道、南有港珠澳大桥,为什么还要建深珠通道?从地理上来看,深珠通道将打通大湾区铁路闭环、让三大自贸片区形成闭环、加速构建大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从近年深圳产业发展来看,一条深中通道已不足以承接深圳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需要,有限的通道将抑制深圳、珠海的更进一步发展。而打破珠海向东的交通瓶颈,对珠中江等珠江西岸城市来说,也是极为重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中国两大经济特区,深圳珠海中心城区之间,目前尚无一条直连通道。深珠通道的建设,无疑对两市协同发展及完善大湾区产业布局有着重要的促进和支撑作用。
把格局打开,如果说深中通道是珠江口跨海的 “内环通道”,港珠澳大桥是珠江两岸的“外环通道”。
位处中间的深珠通道,则可以看作“中环通道”,将提速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效率,寄予的是打造黄金内湾1小时经济圈,推动两岸产业融合的迫切心情。
近年来,深圳都市圈备受关注。伴随珠江东西两岸联系愈发紧密,深圳都市圈频频“跨圈”,在东莞、惠州、河源、汕尾之外,深圳向外辐射将拓展至更大的范围。
联通珠江西岸城市产业基础、大型制造空间以及珠海的科教资源等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可共同探索建立一个新的产业生态。只有贯通珠江东西两岸,才能更好地发挥深圳都市圈的辐射带动作用。
伶仃洋上,长桥卧波。
珠江口东西两岸地区共规划建设港珠澳大桥、深珠通道、深中通道、虎门二桥等11条公路铁路跨江跨海通道,条条跨海通道正如层层阶梯,把珠江口“倒V”两侧相互连接,打破两岸隔洋相望的断裂局面,重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格局。
深珠通道的建设,将进一步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协调发展,将让以深圳为代表的东岸,和以珠海为代表的西岸联起手来。
深圳左拥,珠海右抱,将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发展动能,为广东高质量发展打开新局面。
- end -
转载:珠海高新招商
资料来源:南方+客户端
官网:www.gaoxinzhaoshang.com
招商热线:18926945120